北航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和航空發動機國際學院(簡稱“兩院”)于2018年12月15日簽約 成立。“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和“航空發動機國際學院”為一個實體、兩塊牌子,采用獨立 方式運行。

“兩院”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和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 航發)聯合打造,北航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航空發動機所屬的“航空宇航科 學與技術”學科在曆次學科評估中穩居全國第一,中國航發是中央直接管理的軍工企業,是 國家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重大專項的實施主體,雙方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實施為契機, 整合雙方多年的研究積累和資源投入,采用“強強聯合、深度融合、緊密協同”的原則,積 極探索校企協同創新機制,引入協同決策機制、融合攻關機制、聯合考評機制、互補投入機 制和協作育人機制,攜手攻關航空發動機這一世界最複雜的“硬骨頭”。

師資力量

  /  彙聚領域名師,打造英才團隊

目前“兩院”教職工總數達到150人,其中專任教師90人,博士後14人。專任教師中,66.3%具有高級職稱,約30.3%具有海外經曆,97.7%具有博士學位。“兩院”高度重視青年創新人才成長,建院以來增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培育國家級領軍人才5人、國家級青年人才6人,入選青年托舉計劃8人,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1人,青年人才占比13.3%。“兩院”同樣重視名師培養,現有北京市優秀教師1人,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2人,北航“立德樹人 獎獲得者3人。“兩院”以兩院院士和國家級領軍人才為帶頭人(CPI),在航空發動機涉及的8大基礎研究領域建設了14支創新團隊,并充分發揮校企融合攻關機制,聘任109位中國航發一線工作者,作為分時人員參與“兩院”管理和科研任務,同時以支撐團隊、聯合設計團隊和“1+X計劃”等形式向中國航發輸送10支創新團隊和10位青年教師,直接參與攻關任務。

  • 150

    教職工

  • 90

    專任教師

  • 13.3%

    青年人才占比

  • 66.3%

    高級職稱

  • 30.3%

    海外經曆

  • 97.7%

    博士學位

學科建設

  /  支撐優勢學科,探索學科交叉

“兩院”作為北航探索學科交叉新路的創新特區,重點支撐航空發動機涉及的4個主幹一級學科建設,其中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為A+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和機械工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兩院”緊扣國家國防發展和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實施對航空發動機高端人才的需求,基于4個主幹一級學科的培養方案,并交叉力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資源,于2022年7月獲批建設空天動力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在動力系統科學與工程、氣動熱力理論與工程、結構強度理論與工程、測試與控制技術、空天動力材料與特種制造、新能源與儲能技術六個方向開展交叉學科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形成服務行業發展需求高質量的學科建設結構。

人才培養

  /  聚焦特色培養,産教深度融合

研究生概況

  • 538    

    研究生總數

  • 333    

    博士生研究生

  • 205    

    碩士研究生

校企合作育人

  • 102    

    吳大觀菁英班人數

  • 51.0%    

    中國航發集團生源

  • 7    

    研究生實習實踐基地

研究生獲獎

  • 1    

    獲評北京市三好學生

  • 2    

    獲評北航青年五四獎章

  • 9    

    獲得“十佳學術創新成果獎”

“兩院” 聚焦培養航空發動機領域國家緊缺人才, 定位培養多學科交叉背景深、 工程實踐能力強的卓越工程師。要求在品格素養上兼顧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攀登,在專業能力上具備紮實的數理基礎、多學科交叉背景、多峰值知識架構,以及産學研協同科研環境中的磨砺,該模式創新試點“吳大觀菁英班”獲得教育部、工信部和中國航發集團航空發動機專項計劃聯合支持。“兩院”現有研究生53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33人、碩士研究生205人,其中五屆吳大觀菁英班共計102人,中國航發集團生源比例約51.0%。“兩院”充分利用校企協作育人機制,在組織機制、科研環境、實施途徑等方面全面發揮産教融合的作用。依托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基礎研究項目,聯合行業共同規劃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方案,根據不同科研方向在航空發動機主機廠所建立系統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平台,目前已建研究生實習實踐基地7個。建院以來,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已取得豐碩成果,1人獲北京市三好學生榮譽稱号,2人獲北京市優秀畢業生榮譽稱号,連續5年獲評“研究生十佳”(每年全校僅10人),連續2年獲評北航青年“五四獎章”(每年全校僅10人),連續2年獲評研究生半脫産幹部一等獎(每年全校僅10人),在第十八屆“挑戰杯”揭榜挂帥專項賽中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1人獲評北航優秀志願者1人(每年全校僅10人),連續3年獲北航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每年全校僅5個),在2023年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計劃中獲評“最佳實踐隊伍”

科研創新

  /  開展有組織科研,服務國家戰略

“兩院”引入創新實踐融合攻關機制,堅持支撐、引領并重,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支撐行業解決“卡脖子”問題為己任,聚焦基礎前沿研究,探索關鍵技術創新,緊密圍繞我國航空發動機實現自主創新進程中的核心關鍵,通過有組織的科研與中國航發緊密聯合開展“4+1+1”重大科研任務。将高校科研的 “布朗運動” 加上國家需求的“磁場”,發揮“畫龍點睛、雪中送炭、堅實後盾、開路先鋒、支撐引領、集成驗證”六大作用。組建直接支撐行業的科研團隊14支,近年在我國重點型号的保障、排故、維護等重要環節起到關鍵作用。承擔國家級項目210項,總科研經費到款達15.1億。技術發明專利授權339項,成果轉化15項。科技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1項,其中,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四川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中國航空學會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 14

    科研團隊

  • 210

    國家級項目

  • 15.1

    總科研經費

  • 339

    技術發明專利

  • 15

    成果轉化

  • 11

    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

平台建設

  /  彙聚優勢資源,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5

國家級科技平台

“兩院”緻力于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對“兩院”寄予厚望,現有教育部先進航空發動機協同創新中心、教育部超循環氣動熱力前沿科學中心、工信部“兩機”基礎科學中心、科工局吳大觀創新中心以及航空發動機氣動熱力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5大國家級科技平台,并依托以上國家級平台資源合力建設未來航空發動機協同設計中心,面向“6+1”服務,即服務于軍方的新概念軍用發動機前期需求、立項論證;服務于工信部重大科技專項的基礎研究,積極探索校企協同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機制;服務于教育部具有國際視野的卓越工程師和具備領軍潛質的系統型、專業型人才培養,支撐空天科技前沿項目研究;服務于科技部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立項,支撐國家級實驗平台建設;服務于科工局面向空天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的基礎研究條件建設、承擔“XX工程”任務;服務于民航局的民用航空發動機适航取證,争取民航國際話語權;最終服務于我國兩機自主創新、引領發展,支撐我國航空發動機實現由測繪仿制到自主正向設計體系的重大戰略轉變。

國際交流

  /  拓展國際視野,開放合作共赢
4

聯合科教中心

“兩院”始終瞄準國際發展前沿,以本領域聯合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為抓手,以航空發動機國際學院為平台,以俄、 德、 英、 法四國的重點高校和企業合作夥伴為突破口開展有效的國際合作,形成我國航空發動機的“國際影響力”。自“兩院”成立以來,在學校的指導與支持下,“兩院”不斷緻力于實體、平台建設,不斷深化創新發動機專項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形式。航空發動機國際學院下設中俄、中德、中英、中法四個聯合科教中心,依托中俄、中英聯合培養項目,輸送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3人;依托“兩機”基礎科學中心, 開展學術交流講座及雙方技術研讨會7次、國際會議2次,深度培養師生國際視野,引入前沿智力資源,緻力為“兩院”師生構建國際化平台。

文化建設

  /  根植文化沃土,綻放創新活力

文化是一個組織的靈魂,是推動組織發展的不竭動力。北航作為航空航天領域高校的排頭兵,1952年建校時就将航空發動機專業作為最初設立的兩個專業之一,一直堅守航空發動機人才培養、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陣地。70年來,老一輩北航動力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新一代北航航發人改革創新、追求卓越,尤其是“兩院”成立以來,形成了“立學樹人、強國鑄心、創新務實、協同攻堅”的特色文化,這是我們共同秉承的精神和價值觀。“兩院”的每一個團隊,都為這十六字做了最好的诠釋,也都在建設和發展中凝練了自己的團隊文化。期待并相信,它将激勵“兩院”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新成效、新進展、新勝利!

立學樹人、強國鑄心、創新務實、協同攻堅

強國鑄心育英豪,航發兩院正春朝。晴空萬裡排雲上,譜寫新篇到碧霄。邁入新時代,肩負新使命,踏上新征程,“兩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瞄準航空發動機“卡脖子”核心關鍵技術,加強産學研深度融合,深耕校企協同創新和科教融合育人的試驗田,努力為發展航空發動機領域科技第一生産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作出新的獨特貢獻!

(數據截止2023年12月)

友情鍊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北航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網站管理入口
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沙河校區)
郵編:102206
點擊查看院辦公室聯系方式

備案信息

版權所有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京ICP備05004617-3
文保網安備案号1101080018

微信公衆号